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

升陽散火湯

(火郁,東垣)

治肌熱表熱,四肢發熱,骨髓中熱,熱如火燎,捫之烙手。
此病多因血虛得之,及胃虛過食冷物,抑遏陽氣於脾土,並宜服此。
脾主四肢,四肢熱即五心煩熱也,火性上行。若郁而不達,則反以銷爍真陰,而肌膚筋骨皆為之熱也,若飲食填塞至陰,則清陽不得上行,故不能傳化也。經曰,火郁發之,至陰脾也。

柴胡(八錢)、防風(二錢五分)、葛根、升麻、羌活、獨活、人三、白芍(五錢)、炙甘草(三錢)、生甘草(二錢),每服五錢,加薑、棗煎。

此手足少陽藥也。

柴胡以發少陽之火為君,
升、葛以發陽明之火,
羌防以發太陽之火,
獨活以發少陰之火為臣。此皆味薄氣輕,上行之藥,所以升舉其陽,使三焦暢遂,而火邪皆散矣。

人參、甘草,益脾土而瀉熱,
芍藥瀉脾火而斂陰,且酸斂甘緩,散中有收,不致有損陰氣為佐使也。
吳鶴皋曰,經曰,少火生氣,天非此火不能生物,人非此火不能有生,揚之則光,遏之則滅,則生道幾乎息矣,使清陽出於上竅,則濁陰自歸下竅,而飲食傳化,無抑遏之患矣。東垣聖於脾胃,治之必主升陽,俗醫知降而不知升,是撲其少火也,安望其衛生耶?又云,古人用辛散者必用酸收,故桂枝湯中亦用芍藥,猶兵家之節制也,降謂瀉也。

本方除人參、獨活,加蔥白,名火郁湯,治同。(火郁者,內熱外寒,脈沉而數,火郁無焰,故外寒,沉為在 ,沉而數,知為內熱也。)

陶節庵升陽散火湯,人參、白朮,茯神、甘草、陳皮、麥冬、當歸、芍藥、柴胡、黃芩、加薑棗,金器煎。治傷寒叉手冒心,尋衣摸床,譫語昏沉,不省人事。
節庵曰,俗醫不識,誤認風證,不知此乃肝熱乘肺,元氣虛衰,不能主持,名撮空證,小便利者可治,有痰加薑炒半夏,大便燥實,譫語發渴,加大黃,泄瀉加白朮、升麻。太陽虛,故叉手自冒其心。熱昏其神,故尋衣摸床。小便利則肺氣猶降,膀胱猶能化氣,而腎水未枯,故可治。昂按此病非升散之證,方中僅柴胡一味,難盡升散之名,而節庵以此名方何歟。

沒有留言:

Goog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