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

桂枝湯(風傷衛解肌仲景)

陽浮而陰弱,發熱頭痛,自汗,惡風惡寒,鼻鳴乾嘔,治太陽中風,陽浮而陰弱,發熱頭痛,自汗,惡風惡寒,鼻鳴乾嘔。
關前為陽,衛亦陽,陽以候衛。關後為陰,營亦陰,陰以候營。陽脈浮者,衛中風也。陰脈弱者,營氣弱也。傷於風者,頭先受之,故頭痛。經曰:「陽浮者熱自發,陰弱者汗自出。」風並於衛,營弱衛強,故發熱自汗也,衛虛則惡風,營虛則惡寒,自汗則皮腠疏,故惡風復惡寒也。惡寒雖屬表,亦有虛實之分。無汗惡寒為表實,宜發汗。汗出惡寒為表虛,宜解肌。鼻鳴乾嘔者,風壅氣逆,故鼻有音而作嘔也。喻嘉言曰:「風寒並舉,義重惡風,惡風未有不惡寒者,所以傷寒亦互云惡風,後人謂傷寒惡寒,傷風惡風誤矣。」
及陽明病脈遲,汗出多,微惡寒者,表未解也,可發汗。
脈遲汗多屬陽明證,以微惡寒尚兼太陽,仍當從外解肌,斷其入胃腑之路。

桂枝、芍藥、生薑(三兩)、甘草(二兩炙)、大棗(十二枚)。熱服,須臾啜稀熱粥,以助藥力。溫覆取微似汗,不可令如水淋漓。汗出病差,停後服。服一劑盡,病證猶在者,更作服。

此足太陽藥也。仲景以發汗為重,解肌為輕,中風不可大汗,汗過則反動營血。雖有表邪,只可解肌,故桂枝湯少和之也。經曰:「風淫所勝,平以辛涼,佐以苦甘,以甘緩之,以酸收之。」

桂枝辛甘發散為陽。臣以芍藥之酸收。佐以甘草之甘平,不令走泄陰氣也。薑辛溫能散(散寒止嘔)。棗甘溫能和。此不專於發散,引以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者也。
麻黃湯專於發散,故不用薑棗,而津液得通矣。
龐安時曰:「若無汗,小便數,或手足逆,身冷,不惡寒,反惡熱者,慎不可用。又自汗小便數者,不可服。自汗為陽虛,小便數為下焦虛寒,初病表裡俱虛,病不在表,服此重汗,竭其津液,是虛虛。經曰:『脈浮緊,發熱,汗不出者,不可與。』脈緊為傷寒,與之則表益實而汗愈難出矣。」
傷寒例曰:「桂枝下嚥,陽盛則斃。承氣入胃,陰盛則亡。」周揚俊曰:「風既傷衛,則衛氣疏,不能內護於營,而汗自出矣。汗者血之液也,苟非用血藥,以桂枝和營散邪,以芍藥護營固裡,則不但外邪不出,且入而為裡患矣。然後知和營則外邪出,邪出則衛自密,更不必用固表之藥,而汗自止矣。」
仲景曰:「病嘗自汗出者,此為營氣和。營氣和者,外不諧,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耳。以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,復發其汗,營衛和則愈,宜桂枝湯。」
王好古曰:「或問桂枝止煩出汗,仲景治傷寒發汗數處皆用桂枝湯。又曰無汗不得用桂枝,汗多者桂枝甘草湯,此又能閉汗也。二義相通否乎?曰:仲景云『太陽病發熱汗出者,此為營弱衛強,陰虛陽必湊之,故用桂枝發其汗』,此乃調其營氣,則衛氣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,非若麻黃能開腠理,發出其汗也。汗多用桂枝者,以調和營衛則邪從汗出,而汗自止,非桂枝能閉汗孔也。」
李東垣曰:「仲景治表虛,制此湯用桂枝為君,桂枝辛熱發散,體輕助陽,芍藥、甘草佐之。若腹中急痛,乃制小建中湯,以芍藥為君,芍藥酸寒主收補中,桂枝、甘草佐之。一治表虛,一治裡虛。」又曰:「以桂枝易肉桂,治感寒腹痛之神藥,如中熱腹痛,去桂加黃苓。」
許叔微曰:「仲景一百一十三方,桂枝獨冠其首,今人全不用,何也?」昂按:仲景治傷寒,用麻黃桂枝,而全不用羌活防風,是古人亦有所未備也。故潔古制羌活湯、黃耆湯、川芎湯;海藏制神朮散、白朮湯,皆用羌活防風以代之。黃耆、川芎湯,附補門。神朮白朮湯見後。

沒有留言:

Goog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