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

小青龍湯(行水發汗仲景)

治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發熱而咳。
或噎,或喘,或渴,或利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滿,短氣不得臥。
(發熱惡寒,頭痛身痛,屬太陽表證。仲景書中,凡有裡證兼表證者,則以表不解三字該之。內有水飲,則水寒相搏,水留胃中,故乾嘔而噎。水寒射肺,故咳而喘。水停則氣不化,津不生,故渴。水漬腸間,故下利,水畜下焦,故小便不利。而少腹滿,短氣者,氣促不能相續,與喘不同。有實有虛有表有裡,此為水停心下,亦令短氣。水氣內漬,所傳不一,故有或為之證。金匱云:「平人無寒熱,短氣不足以息者,實也。」又云:「膈上有留飲,其人短氣而渴。」丹溪治許白云脾疼腹痛而短氣,大吐下之,二十日吐膠痰一桶而安。)

麻黃(去節)、桂枝、芍藥(酒炒)、細辛、甘草(炙)、乾薑(三兩)、半夏、五味子(半升)。

加減味
渴去半夏,加花粉(半夏溫燥,花粉苦寒,去熱生津)
喘去麻黃,加杏仁(喘為氣逆,麻黃發陽,杏仁降氣)
形腫亦去麻黃(喘呼形腫,水氣漂本之病,故並去之)。
噎去麻黃,加附子(經曰:水寒相搏則噎,附子溫經散寒)。
小便秘去麻黃,加茯苓。(便秘忌發汗,宜滲利)。

此足太陽藥也。
表不解,故以麻黃發汗為君,桂枝甘草佐之,解表為佐,咳喘,肺氣逆也,故用芍藥酸寒,五味酸溫以收之。(經曰: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發汗以散邪水,收斂以固真水。)
水停心下則腎躁,細辛乾薑辛溫,能潤腎而行水(經曰: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,細辛又為少陰腎經表藥。)
半夏辛溫,能收逆氣,散水飲,為使也。外發汗,內行水,則表裡之邪散矣。
(此證為水寒相搏而傷肺,若寒從外出,而水不內消,必貽異日之患,金匱曰:病溢飲者,當發其汗,大小青龍湯並主之,程郊倩曰:水氣之渴與白虎湯中之渴,不特寒熱有殊,亦且燥濕各異,金匱云,先渴後嘔者,水停心下,小青龍湯主之,不治渴而專治水,水去而渴自止矣,李時珍曰:仲景治傷寒太陽證,表未解,心下有水而 ,乾嘔發熱,或嘔或利,小青龍湯主之,表已解,有時頭痛惡寒,心下有水,乾嘔痛引兩?,或喘或 ,十棗湯主之,蓋青龍散表邪,使水從汗出,內經所謂開鬼門也,十棗逐 邪,使水從二便出,內經所謂潔淨府去陳 法也)。

變化方
本方加石膏,名小青龍加石膏湯(金匱)治肺脹咳而上氣,煩躁而喘,心下有水,脈浮。(此去水飲散,風寒之重劑)。

沒有留言:

Goog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