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

大青龍湯(風寒兩解、仲景)

治太陽中風,脈浮緊,身疼痛,發熱惡寒,不汗出而煩躁(成氏曰:此中風見寒脈也。浮為風,風傷衛,緊為寒,寒傷營,營衛俱病,故發熱惡寒身痛也,煩為陽為風,躁為陰為寒,風寒兩傷,營衛俱實,故不出汗而煩躁也,仲景又曰:若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此,服之,則厥逆筋惕肉瞤,此為逆也,按此即少陰過亡陽之證,故仲景更立真武湯以救其誤。)
又治傷寒脈浮數,身不痛,但重,乍有輕時,無少陰證者。(成氏曰:此傷寒見風脈也,傷寒者身痛,此風勝,故不痛,中風者身重,此兼寒,故有輕時,風寒外甚,故不吐利厥逆,無少陰 證也,昂按成注非也,此湯必脈浮緊浮數,煩躁無汗,方可服之,仲景恐少陰煩躁而誤服此則逆,故加無少陰證一句,大法太陽煩噪宜汗,陽明煩燥宜下,陰證煩躁宜溫)。

麻黃(六兩)、桂枝、甘草(二兩炙)、杏仁(四十枚去皮尖)、石膏(雞子大塊)、生薑(三兩)、大棗(十二枚)先煮麻黃去沫,內諸藥,煎一服,汗者止後服。
此足太陽藥也,成氏曰:桂枝主中風,麻黃主傷寒,今風寒兩傷,欲以桂枝解肌驅風,而不能已其寒,欲以麻黃發汗散寒,而不能去其風,仲景所以處青龍而兩解也。
麻黃甘溫,桂枝辛熱,寒傷營,以甘緩之,風傷衛,以辛散之,故以麻黃為君,桂枝為臣。
甘草甘平,杏仁甘苦,佐麻黃以發表。
大棗甘溫,生薑辛溫,佐桂枝以解肌。(薑棗又能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)。營衛陰陽俱傷,則非輕劑所能獨解,必須重輕之劑同散之,乃得陰陽之邪俱已,營衛俱和。
石膏辛甘微寒,質重而又專達肌表為使也。(風寒外盛,人身之陽必鬱而為熱,石膏體重瀉熱,氣輕解肌,故云重輕之劑,足太陽膀胱經表內也,而表有營衛之不同,病有風寒之各異,仲景治分三證,桂枝解肌驅風,麻黃發汗散寒,青龍風寒兩解,各分疆界,鼎足三大綱也,按大青龍為發汗之重劑,陶節庵曰:此湯險峻,須風寒俱甚,又加煩躁,乃可與之,喻嘉言曰:解肌兼發汗,義取青龍者,龍興而云升雨降,鬱熱頓除,煩躁乃解,匪龍之為靈,何以得此乎,青龍湯為太陽無汗而設,與麻黃證何異,因兼煩躁一證,煩為風,躁為寒,非此法不解也,然不汗出之煩躁,與發汗後之煩躁迥別,下後煩躁,與未下之煩躁亦殊,若少陰煩躁而誤服此,則有亡陽之變矣,又曰石膏一物,入甘溫隊中則為青龍,從清涼同氣則為白虎,夫風寒皆傷,宜從辛甘發散矣,而表 又俱熱,則溫熱不可用,欲並風寒表 之熱而俱解之,故立白虎一法,以輔青龍之不逮也,按煩躁有在表者,此證不汗出而煩躁是也,有在 者,不大便而煩躁是也,有陽虛者,汗下後病不去而煩躁是也,有陰盛者,少陰病吐利厥逆煩躁欲死是也,內熱曰煩,為有根之火,外熱曰躁,為無根之火,故但躁不煩,及先躁後煩者,皆不治。)

沒有留言:

Google